半岛体育官网app下载

  • 作为富豪,王健林经历困境仍奋发向上,显然与李嘉诚截然不同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半岛体育官网app下载 > 新闻动态 >

作为富豪,王健林经历困境仍奋发向上,显然与李嘉诚截然不同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47    点击次数:68

商界巨头的传奇总是引人注目。

最近,王健林和李嘉诚这两位大佬,都有了不少新的举措。

王健林经历了艰难的“断臂求生”,泪水滂沱地出售资产。

李嘉诚老练过人,把港口转手给美国财团,结果遭到了官媒的频频指责。

都是“卖卖卖”,可见王健林和李嘉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呢?

01 壮士断腕

2017年,王健林和他的万达帝国经历了一段惊险时刻。

那会儿,万达在国内的商业地产行业可是风头劲劲的。

一个个万达广场迅速崛起,几乎成了城市繁荣的象征。

王健林因此多次荣登首富宝座,神采奕奕。

可繁华的背后却掩藏着不小的隐患。

万达的迅速扩张,靠的是一大堆债务融资。

资金链紧绷,一不小心就可能完全断掉。

王健林通过杠杆扩张策略,打造了一个宏伟的商业王国。

可也因此积累了巨额债务,负债率曾一度涨到70%以上。

同一年,万达遭遇了股市和债市的双重打击。

万达的债券价格猛降,股票市场也随之大幅下滑。

这场危机真是让人措手不及。

融资渠道变得紧张,债务压力也很大,对企业来说可能就是致命打击。

不过王健林向来都是个不轻言放弃的人。

他立马调整了策略,开始全面进入“卖卖卖”的模式。

他将13个文化旅游项目的91%股权和76家酒店打包出售,一一卖了出去。

原本价值1300亿的资产,他却以800亿的“白菜价”甩了出去。

巨额现金流就像沙漠中行走的人在绝境时得到的一场甘霖。

缓解万达超440亿元的债务负担,把万达从生死线上拉回来。

对此,大家有的对王健林的果断表示钦佩,有的则对他感到无奈。

不过,里面的事情可没表面上那么简单。

这场“世纪大甩卖”的核心在于“买什么”和“留什么”。

王健林的头脑可是相当清醒的。

他卖出的主要是那些负债率较高的文旅项目和酒店。

那些坐落于一、二线城市核心区域的万达广场,他是死死抓在自己手里的。

优质资产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,这可是万达未来东山再起的重要筹码。

“去杠杆”是王健林当时首要的目标。

他的目标是让万达“减肥”,降低负债,让公司回归正常运作。

王健林的方针相当清晰,就是要轻资产运作,重点放在核心业务上。

跟那些在危机中手忙脚乱的企业比起来,他显得格外镇定。

因为他明白,关键时刻,能否生存下来才是最关键的,这样才能有机会再翻身。

可惜了,灾难总是接踵而至。

自2021年开始,万达商管几次尝试在港股上市,结果都没能成功。

上市受挫,让万达在资本市场上无法顺利筹集资金。

由于没有达到业绩目标,触发了对赌协议,万达得向投资者支付大约300亿元的股权回购款。

这明显是雪上加霜,万达的资金难题愈加严重。

2024年,万达更是陷入困境,股权不断被冻结。

境内外的债务偿还压力巨大,资产转型的步伐也十分缓慢。

万达的危机全面暴露出来,并且还在不断发酵中。

于是“王健林出售万达”的消息纷纷传出。

到现在为止,他已经售出了5座万达广场。

针对万达的困难,王健林并没有选择躲避。

虽说遭到调侃和嘲笑,他始终没动摇过自己的原则。

在六年内偿还6000亿的债务。

没有一个项目半途而废,也没有让老百姓为万达的事埋单。

“宁愿战死,也绝不屈服”的那份担当,真让人感动。

02 早有预示

王健林的成功之路,离不开他勤奋的努力和敏锐的商业头脑。他从小家境并不富裕,但凭借坚持不懈的奋斗,逐渐在商界崭露头角。早期,他先是在政府部门工作,积累了不少经验,后来转型进入房地产行业,凭借着对市场的把握和独特的眼光,成功打造了大连万达。 与此同时,王健林还注重团队的建设和企业文化的塑造,这为他的公司提供了强大的支持。他坚持创新,不断拓展业务,形成了包括商业地产、文化旅游、体育等多个板块的综合布局。再加上他的投资眼光精准,能够及时抓住市场机会,稳扎稳打,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发展。 总的来看,王健林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,既有个人的努力,也有时代背景和市场机遇的助力。

答案可能并没那么复杂,正如他自己所说的“天道酬勤”。

地产大亨冯仑对王健林的评价更是直言不讳,称他是“中国最努力的企业家”。

网上流传的“王健林一天行程表”,就能看出他有多努力。

凌晨四点,天还黑着,他已经起床动起来了。

一天之内飞了两个国家,停留了三个城市。

行程安排得紧凑得很,几乎没留一点空闲的时间。

这样近乎严格的时间管理,让他能比别人多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专注于工作。

想要成功,单靠努力是不够的。

王健林最开始的成功,主要得益于“旧城改造”项目。

大家都绕道而行,王健林却勇敢地开创新局。

成功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,拉开了万达的序幕。

从那以后,万达开始靠高杠杆的融资方式飞速发展。

虽然迅速取得了成功,可也无形中埋下了隐患。

从最初的拿地开发到后来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,资金的需求真是巨大。

王健林通过债务融资来推动企业扩展,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。

在市场情况不错、现金流稳定的情况下,高杠杆能帮助企业迅速扩展规模。

可一旦市场一波动,这种情况可就容易让企业陷入危机了。

2017年金融监管加强,万达因此因为债务压力过大,陷入了债务危机。

李嘉诚显然是运气好的。

他的创业历程,简直就是一部传奇故事。

为了躲避战火,他14岁时就和家人一路辗转来到香港。

四处漂泊,生活艰难。

为了活下去,他不得不放弃上学。

当过茶楼的跑堂,也做过钟表店的学徒,全是为了多赚点钱来补贴家里的开销。

1950年,22岁的李嘉诚用自己多年存下的7000美元,成立了长江塑胶厂。

他敏锐地捕捉到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,迅速拓展销售渠道,成功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。

那时候,李嘉诚完全可以依靠“塑胶花大王”这个身份,过上悠闲舒服的日子。

不过,李嘉诚可没打算就此停下,因为他心中有更大的抱负。

1958年,李嘉诚开始涉足房地产领域,创办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。

他初期选择从小型住宅项目开始,慢慢积累经验,逐步扩大业务规模。

他商业眼光独到,创业的步伐也比较稳健,不过最关键的还得靠机遇。

1967年,香港发生了大规模的社会动乱。

很多人对未来感到不安,开始疯狂抛售房子,这一下子把地价给压得很低。

他反而觉得这是难得的机会,立马决定出手,大量购买土地。

70年代,香港经济快速发展,他也抓住了事业的黄金时期。

被誉为“华人巴菲特”的李嘉诚,其战略眼光实在是无人能及。

“不捞最后一毛钱”的理念,真让人佩服,也让人嫉妒。

他总能提前洞察市场的动向。

就拿2013年中国楼市火爆的时候说吧,他果断抛掉了内地的资产,赚了超过2000亿元。后来,他把钱转到了英国,不过在2020年英国能源危机来临之前,他又及时套现离场。

和李嘉诚的策略相比,王健林显得更为稳妥。

“一个亿的小目标”迅速成了网络流行语。

他原话是“从1亿迈向10亿”。

可惜啊,网友们就是爱断章取义。

所以大家对王健林和李嘉诚也误解了好多年。

03 在商言商

3月初,李嘉诚的公司宣布要出售一家港口。

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,引发了广泛讨论。

官媒对李嘉诚的“点评”可谓是接连不断。

将港口经营权卖给美国,毫无疑问会给中国的港口业务带来冲击。

所以,《大公报》曾对李嘉诚提出质疑,认为他是在“助纣为虐”,没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。

难道就为了190亿美元,要把中国的港口业务置于危险之中吗?

接着《大公报》更是指出,优秀的企业家要有爱国情怀,不能光顾着挣钱。

甚至直接发布了《停止交割,切勿因小失大》的声明,把态度亮出来了。

到现在为止,李嘉诚还没有给出任何回应。

后面的交易是否能达成,大家都在持续关注呢。

其实早在2013年,李嘉诚就引发了不少争议。

那会儿,内地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。

可李嘉诚却迅速套现了2000亿,果断退出了这个市场。

有人评论说他“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最大化”。

如今,全球地缘政治正处于一个敏感时期。

出售港口的核心资产,再次把他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
“做生意讲究的是利益”“忘了根本只顾赚钱”“商人没有国家情怀”。

李嘉诚的辉煌人生,看来可能因为这个而名声受损。

王健林和李嘉诚,不用说,都是华人商界的佼佼者。

有意思的是,他们的生活道路既有交集,又展现出明显的不同。

他们的相似之处一眼就能看出来,俩人都是从零开始,凭借房地产打拼成了富豪。

都喜欢搞收购,借着并购整合,迅速增强自己的实力。

不过,他们的经营思路和做事风格却截然不同。

王健林的做事风格是高调出击,热衷于迅速扩张,还经历过“断臂求生”的阶段。

他明白手里的资产能卖,但绝对不能“卖了就躺着数钱”。

用现在的话来讲,就是“王健林啥都卖了,就没卖自己国家”。

王健林的“断臂求生”其实是想为了企业能够活下去,带着万达走出这片泥潭。

不过,李嘉诚卖掉港口的举动可就不一样了,许多人觉得这纯粹是个商业决策,主要还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。

卖掉这些资产能够迅速回笼一大笔资金,但有可能被用作地缘政治上的博弈,最终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影响。

虽然2025年万达的A股上市计划暂时搁置,但王健林依旧没有打算放弃。

他马上调整了战略,开始关注港股市场,准备重新出发。

目标清晰、态度坚定,王健林始终不会抛弃企业,也不会背离国家。

跟他相比,李嘉诚的做法总让人争议,也让人觉得失望。

王健林在危机时刻,拼尽全力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履行社会责任。

李嘉诚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往往更多考虑自身的商业利益,这可能对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。

虽说都是首富,但在格局和责任感上的不同,使得他们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子。

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,也说明了王健林和李嘉诚确实是两类人。

结语

虽然都是首富,王健林和李嘉诚的风格却大相径庭。

一个是为了生存,果断割舍,勇敢重生。

一个是决然选择套现退出,留下了众多争议。

王健林的经历告诉我们,即使摔倒在地,也得咬紧牙关爬起来接着拼。

李嘉诚就像个聪明的商人,总是紧盯着利润最大化,其他的事儿好像都不放在心上。



相关资讯Related Articles

  • 今年最火的“德训鞋”,40女生怎么搭都时髦!

    2025-10-12

    时尚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属领域,对于走过青春年华、积累了阅历与智慧的四十岁女性来说,穿搭不仅在表达美感,更是品味与经历的映照。今年备受瞩目的德训鞋,以舒适的步感和百搭属性,成为提升穿搭品位的关键单品。无论是短裤、牛仔裤还是半身裙,德训鞋都能与之擦出独特的时尚火花。 牛仔长裤与德训鞋的经典组合 牛仔裤是时尚的不灭色彩,与德训鞋的搭配始终稳妥。对四十岁女性而言,直筒版型尤其友好,能修饰腿部线条,遮掩瑕疵...

  • 北京落榜知青嫁给了农民,三十年后,她带着一家人回到了城里生活_张

    2025-06-25

    1977年,恢复高考后,张文娟和其他五名北京知青一起参加了高考,虽然她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,但最终只有一位知青成功考取了大学,而她自己则未能如愿,遗憾地落榜了。 1977年春节前夕,剩下的三名未考上大学的知青纷纷收到了返城的通知,大家都计划着过完年后返回城市,开始全新的生活。而直到春节后,张文娟依然没有接到返城的消息。原本与张文娟一同插队的三十名知青中,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。就在她感到未来一片迷茫、无...

  • 【环球财经】欧洲央行4月议息会议前瞻:经济下行风险加剧,欧央行会

    2025-05-24

    转自: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4月17日电(葛佳明) 4月17日(周四)20:15,欧洲央行将公布最新利率决议,随后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将召开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。市场普遍认为,因美国关税政策反复,欧洲央行将在4月的议息会议上将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.25%,为自2024年6月以来的第七次降息。市场定价也显示,欧洲央行3月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约为94%,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接近6%。 近期由于外...

  • 俄军20多架苏57服役,遭200架歼20“碾压”,俄军开始追赶解

    2025-05-22

    曾几何时,俄罗斯的“侧卫”系列战机是多少人心中的神往,我们眼巴巴看着、真金白银往里砸。苏-27、苏-30那些名字,一度就是先进的代名词。可谁想到,这世道变化快,真是应了那句老话,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,现在轮到我们自己的五代机让老大哥费力追赶了? 那些年,我们追过的“侧卫” 说起俄罗斯的空军,那真是家底厚实,技术领先,当年我们很多方面都得仰望。特别是一提到先进战机,“侧卫”家族那些身影,威武、...